安徽思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构建视频、语音、对讲、广播、求助报警于一体的融合平台,一体化宣传、防控体系,打破以往多系统并行,管理负担大、使用、维护成本高的弊端,实现隐患的机制化,有效解决安全隐患的难题。
二、把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系统平台与常规工作的同步,即:数据同步、进展同步。
三、安全隐患管理平台+视频+语音+对讲+广播+一键报警的智能化安全。
2.1. 项目总体设计理念
借多年监所行业经验和安防技术,结合当下生物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着眼于管·防两方面,将安防综合应用、警务督导应用、可视化应急指挥应用、智能运维管理应用深度整合,积极推动监所安防信息化水平,全面掌控监所安全,打造新时代背景下“智慧型平所”,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安全”宏伟建设目标。
横向集成理念
融合公管场所常用安防子系统,譬如、应急警报、门禁管理、周界控制、民警巡视管理、被人员报告等系统,实现各子系统间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为应急事件处理提供联动机制策略。
报警联动:预设联动机制,达到一点报警多点联动效果。
纵向贯通理念
采用“总队-支队-场所”联网构架,通过平台级联、实现资源的上下级共享,加强对各个场力度,当发生应急警报事件时,上级部门掌握手现场资料,以便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警务督导:利用电子化业务流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警日常工作管理和执法过程监督、量化考核民警工作;实现责任明确化、业务流程化、统计精细化,努力打造正规化民警队伍。
综合管理的理念
智能分析: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离岗检测、斗殴、攀高检测、起身检测等分析应用;“防患于未然”,改变传统安防系统事后取证尴尬境地。
人员管理:通过对接被人员信息库、信息库;对被人员实现等级化管理,人员风险评估;对民警实现人员出入监区的管理、人员分布管理、值班管理、交接班管理等。
预警研判:通过历史报警数据统计,分析报警发展趋势、何时高危、何处高危、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上层数据挖掘,以图形方式直观展现。
技术的理念
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指纹、人脸识别、掌静脉、虹膜技术)、图像视频技术;全时段、全天候、全场景**场所的安全。
2.2. 项目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关注监所业务及其流程,根据业务和组织层级间的业务决策、业务管理和业务操作分成总队、支队、监所三个职能分类效力范围及上下级关系.
业务决策层级:从总队的视角,梳理该层级关注的警种整体战略或重点业务领域的规划决策类工作。
业务管理层级:以总队业务部门和监所的角度,梳理该层级关注的业务管理类工作。
业务操作层级:以各类业务的具体操作执行人的视角,梳理监所各类业务中的具体工作内容
业务主题依据安全类、执法类、勤务类、决策类、服务类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按照科学合理、规范的原则,重新进行业务规划。
安全类:包括出入所安全检查、监室检查、重点人员管控、安防、应急响应、隐患排查等方面的业务活动;
执法类:被人员收押与移送、谈话教育、巡视与、被人员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等业务活动;
勤务类:包括医务**、装备管理、技术系统维护、后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业务活动;
决策类:包括指挥调度、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业务活动;
服务类:警务公开、申诉控告检举、被人员法律援助、家属会见、律师会见、监督、对接等方面的业务活动。
2.3. 项目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起到了统一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向下规划和各个应用模块的定位和功能。应用架构涉及应用层、应用服务层和应用门户层三个层面。
应用层包括面向民警的PC终端和移动办公类;面向被人员的监室交互终端类;面向“物”的自动传感采集类;
应用服务层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实现路径。应用主题可划分为智慧安防类、智慧执法类、智慧勤务类、智慧决策类,智慧服务类;
应用门户层,包括针对业务决策、业务管理、业务操作和对外服务的应用架构,主要以统一门户、角色、权限管理。
2.4. 项目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主要由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架构、数据管理、数据标准与规范等几个部分组成。
(1)目录
对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并形成便于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通过该目录体系实现业务、服务与数据的全面融合。
(2)数据架构
数据分类:基于业务主体和信息表示分类进行数据划分。
数据逻辑分布:对**层设计数据库逻辑上划分为数据源、基础信息库、整合信息库、分析型数据库等。
数据建模:针对基础信息库、整合信息库、分析型信息库进行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等建模设计。
数据交换与共享:对**层设计数据迁移流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数据共享交换内容、数据共享采用交换技术等进行设计。
(3)数据管理
****层设计稳定、运转的数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
(4)数据标准与规范
对**层设计涉及的数据以及数据在应用、交换、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项、数据属性、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等进行定义,为数据的传输交换、数据的应用服务以及数据的管理提供支持。
2.5. 项目技术架构
智慧监所的技术架构设计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SOA组件模型,包括应用层、数据服务层、基础支撑层、物联感知层,以及两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及运维**体系。
感知层:通过视频、传感识别以及其他物联网设备实现感知数据的融合接入采集;
基础支撑层:提供中间件接入、存储服务、视频结构化、智能分析等服务;
数据服务层:在大数据平台服务的基础上,数据生产库、数据交换库、数据归档库、数据质量管理库、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文件库、信息资源目录库等
应用层:主要依托智慧/智慧监所平台上的业务决策类服务、政务公开类服务、业务管理类服务等,包括安防类、勤务类、执法类、服务类、决策类应用。
安全及运维**体系: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虚拟化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法规等几个层面,确保提供安全的云环境,并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佳实践。从设备运维、基础设施运维、数据运维、安全运维、应用运维等方面地构建运维**体系,制定规范的运维服务流程和标准,**系统的长期稳定有效运行。
标准规范体系:构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体制、工作程序以及相关标准制。
2.6. 项目网络规划
智慧监所网络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为基础,对监所各种技防系统、业务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将监所各种技防系统、业务系统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并根据监所实战需要,建立起智慧监室应用、自助办案提讯、监所智慧指挥调度中心、移动警务应用等智能化实战应用系统。
同时,依托托网,通过数据接口服务实现与市局总队统一建设的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部以智慧建设为研究主题的学术专著,在智慧建设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作用。 [1]
该书内容围绕物联网、云、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与运维主题展开,对智慧的总体架构、建设路径和智慧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给出了智慧的**层设计和智慧的评价指标,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了解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为智能化现代文明建设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
融合系统支持多级架构,中心+分控中心+,其中分控中心可以按照管理划分多级扩展,如值班室+区域+监舍。
1.平台功能描述:
1)搭建一套对讲广播平台,系统具有中心—分控中心—区域管理管理模式;
2)管理中心设置在机房,配备服务器,由服务器和管理主机进行管理;
3)分控中心设置在各监区值班室内,狱长办公室配置管理主机,各监区值班室配备区域主机,用来控制并管理本监区内所有监舍终端设备,可各监区或监舍中的囚犯进行寻呼(点对点、点对区)、视频对讲(双向)、广播喊话(单向)、监视等功能;
4)各监舍内安装可视对讲终端(双按键),当发生紧急情况或需要求助的时候按下相应的呼叫按钮立即可与监区值班狱警或指挥中心通话。值班狱警和指挥中心也可通过监舍内终端对各监舍进行监视,了解监舍内的实时情况,必要时可对相应监舍进行广播喊话,迅速制止违规行为
5)各个监舍门外**部安装三色门灯,当某一监舍有报警或通话时该监舍的门灯会显示不同的警示颜色,以便该楼层值班狱警了解情况并前往处理。(注:当按下监舍终端上的报警呼叫按钮时,门灯会闪烁红灯;当监区值班室或指挥中心接听对讲或报警呼叫进行通话时,门灯会常亮绿灯;当夜间有犯人触发摄像机移动侦测报警时,门灯会闪烁黄灯);
6)各个监舍门外安装报警解除按钮,当某一监舍有报警呼叫或移动侦测报警时,门灯会亮红灯或黄灯,提示该楼层值班狱警前往查看情况,若该情况可就地处理,则狱警可按下报警解除按钮解除报警,*监区值班室或指挥中心处理该报警。
2.网络环境
可跨外网,内局域网。
3.初期规模
某,每个区域监舍30个等(预计终端数量为800只)。